前言
喜歡看武俠武俠片的都知道,丐幫幫主喬峰可謂千杯不倒,不論拜把子還是絕先交,不管是大事臨頭,還是日常飲食,總之是無酒不成歡。武松連喝18碗,然后還打死了一只老虎,可以說是非常厲害。這種古代好漢氣勢如虹的喝酒架勢讓人十分震撼!動輒一句“在下先干為敬”,然后就只??諌恿?!聯想到現在,誰人能那么喝?那為什么現代人在喝酒這事上竟跟古人有如此大的差異咧?
一、度數很重要
其實古人喝的酒高度白酒是沒有的,最多是醪糟。大家要知道古人喝的酒都是純手工發酵的,這種酒一般最多只有十幾度。所以我們才在古代文學作品和各類影視劇中看豪爽之人大口喝酒的場面,其實他們主要是為了解渴,而不是現代人們休閑時光喝小酒。對他們而言,喝酒如喝水,解渴!比如梁山好漢們聚義一堂,海吃海喝,看似量大,其實也就相當于喝了點兒醪糟。
醪糟經糯米發酵而成,夏天可以解暑。主要原料是糯米,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因此深受人們喜愛。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還常被作為重要的調味料。
在宋以前,古人喝的基本上是甜酒,在大熱天的時候,都可以當成解渴飲料的存在,就像現如今,在大夏天來一瓶冰鎮的啤酒或者是果啤一樣。
實際上,我國在宋朝之前是沒有蒸餾酒的,直到宋朝中后期才出現,這種酒就是把酒曲發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次,得到度數很高的酒;但這種做法到了明朝時基本就銷聲匿跡了,因為明朝時人們不習慣喝那種烈酒,后來到了清朝時,蒸餾酒,也就是白酒,才漸漸成為很多人的主流飲品。
二、杯子大小很關鍵,換算比例很重要
古代的度量衡量單位跟現代可是兩碼子事。比如西漢的一升只不過是現在的0.3升,而東漢的1升不足現在的0.2升。就算唐朝的單位大了一些,還不到現在的1:0.6!所以說,換算這個問題,也是好漢們動輒干一大杯的關鍵!
古代的生活節奏比現在慢很多,消遣的方式也沒現代人這么多,每每無聊了便約起親朋好友侃大山,一侃就侃成了“長夜之飲”之類的。反正時間多的是,一晚上喝他個6小時,不想海量也怕難。
三、故用夸張手法
上學時經??炭嚆@研武俠小說、神怪小說等等的都懂,什么怒發沖冠,千鈞一發,小說里的夸張比喻隨處皆是。正因如此,酒仙李白“半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亡國之君陳后主“日飲一石”,武松喝了十八碗還能“過得景陽岡”,看看就好,你要較真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好酒莫貪杯,微醺勝買醉!